武陵为证 慈利好茶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武陵为证 慈利好茶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听琴煮茗送残春,响棋聚盏书诗画。

笔者以“务实、创新、守正”理念,听真话、了实情,通过“四不两直”和接地气、住茶农等走访调研方式,深入到武陵山片区慈利县茶叶主产乡镇和村落,适当时候也采取召开调研座谈会、发放调查表、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慈利县不同海拔山地发展茶叶、以及有关茶马古道文化、茶科技、茶基地、茶加工、茶营销等方面进行了深度调研和本质思考,以谋慈利茶产业之发展,抛砖引玉。

慈利产茶历史源远流长,据西晋《荆州土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据康应瑚《直隶澧州志林》之《云朝山记》有“云朝山邑(慈利)南九十里,高数千仞,高顶种有茶树,青香异味,昔人评之曰云雾仙品。”相传,唐初大将尉迟恭曾亲自挑选两种优茶命名为“桑树湾毛尖”和“桑树湾云雾”(即后来的“笔峰春”、“武陵云雾”两种名茶),并带进长安进献给唐太宗李世民,皇上将其封为贡茶。

据土家族长者回忆:土家先民使用骡马驮着绿茶从牧羊冲往南走旱路,登上茶马古道穿弓背、大岩屋、曹家山和杨家塔,经过杉木桥、通津铺、黎家坡、长峪铺,翻越九寨坡和垭门头,运到道县城交货。从牧羊冲往北走,经过石门县罗坪、南北镇及鹤峰县走马镇等地,再过五峰县渔洋关,然后用船运到长江商埠汉口。

明清时期,桑树湾贡茶更是博得朱元璋、乾隆皇帝的欢欣,茶商借着皇上御封的美名东风,将一艘艘运茶的商船驶往津市,飘洋过海,远销南洋。经过多年发展,我县茶叶产业初具规模。

慈利县属于山地丘陵地带,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具备种植和生产优质茶得天独厚的条件。上世纪,慈利出产的“紫驼银毫”,曾获得“湘茶杯”名优茶评比会金奖;“笔锋春”、“武陵云雾”,曾分别获得“湖南省名茶”和“湖南省优质茶”称号。

由于慈利县的土壤富硒,生态环境好,无污染,全县茶叶已完成无公害生产标准的认证工作,三合口和庄塔两个乡的茶园被确定为省农业厅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张家界云雾王茶业有限公司出产的“云雾王”系列茶已获得国家“绿色食品”产品认证。2015年慈利县三合口被省茶叶协会评为湖南省十大最美茶乡之;慈利县绿春园绿茶、湘西红富硒红茶在省第七届茶博会上被评为金奖;2016年慈利县三合镇牧羊冲村被省茶叶协会评为湖南省十大最美茶村之一。

目前,全县现有茶叶面积9.98万亩,其中采摘面积4.5万亩,主要分布在全县的30个村,种植农户达10000余户,茶叶加工企业80余家,茶叶加工机械设备100多套,全年茶叶产量可达3000吨以上,茶叶年销售收入在3亿元以上。

全县茶叶产业基本形成了三合、象市、江垭乡镇组成的主产区和广福桥、溪口、洞溪、金岩等乡镇茶园形成的稀散产区,集中连片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其中无公害茶叶基地达到3.8万亩,绿色茶叶基地达到3.5万亩。

目前,慈利还存在茶叶加工水平较低,产业原动力不足;产品品牌创建不力,产业推动力不强;缺乏有力政策扶持,产业推动力不强;缺乏文化品位包装,主管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

品牌是一个产品的生命,没有品牌的支撑,产业的发展很难健康长久,茶叶产业的发展,品牌的作用尤为明显。要结合我县特色,打造出类似于“安化黑茶”、“桑植白茶”、“沅陵碣滩茶”、“岳阳黄茶”、“江华苦茶”、“安吉白茶”、“西湖龙井”、“福建铁观音”、“云南普洱”等之类与表征地名相结合的大品牌,如“硒有慈利五彩茶”等。

要与茶频道、湖南日报、红网、茶业周刊等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加大品牌宣传。并整合行政部门资源,城管、住建、文旅、农业、林业等要统一步调,打造“湘鄂渝黔”边境最美的慈利县城。

利用“5.21国际茶日”、“中华茶祖节”、“湖南省茶叶博览会”、“慈利悟道茶文化节”和国家省市农产品博览会、茶叶品评会等活动。创建茶旅融合发展最美茶园和茶民宿,定期开展营销活动,让公众逐渐认可“情有独钟思仙茶”、“高山好水悟道茶”、“硒有慈利五彩茶”的茶叶品牌,让慈利茶叶声名远播,深入人心。

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建设标准茶园、标准厂房、标准生产流水线和工艺、标准化仓储和包装等行业标准体系,实现茶园栽培生态化、循环化、科技化和茶叶加工的清洁卫生化、自动机械化、产品标准化。

慈利县茶文化历史有1380多年,须整理茶文化古籍、修缮茶文化古迹,大力发展慈利茶馆、茶楼、茶旅民俗;创建十大最美茶园和景点,开发慈利牧羊冲茶马古道,建设杜仲博物馆和茶叶历史文物馆、形象馆和博物馆、展览馆等,以提升慈利茶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来源/ 茶业资讯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